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发酵工程工艺原理 +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发酵工艺与设备发酵工程代谢控制原理方法技术发酵培养基设计灭菌除菌书
商品参数编号:330938产品名称:发酵工程ISBN编号:9787308083812书名:发酵工程作者:其他作者定价:25.00元书名:发酵工程是否是套装:否出版社名称:浙江大学出版社商品详情 产品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ISBN编号: 9787122333551 书名: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作者: 田
商品参数编号:330938产品名称:发酵工程ISBN编号:9787308083812书名:发酵工程作者:其他作者定价:25.00元书名:发酵工程是否是套装:否出版社名称:浙江大学出版社商品详情 产品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ISBN编号: 9787122333551 书名: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作者: 田
产品名称: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ISBN编号: 9787122333551
书名: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作者: 田华,,编著
出版时间: 2019年3月
定价: 39.80元
书名: 发酵工程工艺原理(田华)
开本: 16开
是否是套装: 否
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共计9个章节,主要内容涉及发酵工业用菌种的选育和扩大培养技术;发酵工业生产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灭菌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菌体浓度和基质对发酵的影响,发酵过程温度、pH值、溶解氧、搅拌、CO2等参数的控制,发酵终点的判断;发酵过程染菌的检查和防治;典型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的发酵机制、代谢控制、工艺流程、提取分离纯化技术方法和相应的设备。 本教材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生物技术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生物制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可供从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化工和生化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教学工作者参考。
宝贝目录.jpg
基本信息
书名: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原理
定价:35.00元
作者:韩德权,王莘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12216603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章 绪论
节 微生物发酵的基本概念
一、微生物发酵的含义
二、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本过程及产物类型
第二节 微生物发酵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对发酵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微生物发酵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的产品种类
第四节 微生物发酵的特征与发酵方式
一、微生物发酵的特征
二、微生物发酵方式
第五节 我国微生物发酵工业的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向
一、我国微生物发酵工业的现状
二、我国微生物发酵工业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第二章 发酵代谢调控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节 概述
第二节 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调节机制
一、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调节机制
二、微生物细胞的次级代谢调节机制
第三节 微生物发酵代谢控制的基本方法
一、遗传学方法
二、生物化学方法
第四节 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一、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分类
二、发酵方法
三、分批培养发酵动力学
四、连续培养
思考题
第三章 工业微生物的育种与种子制备
节 生产用微生物的分离
一、生物样品的采集
二、样品中微生物的富集培养
三、分离纯化
四、利用菌体性质进行初步筛选
第二节 工业微生物的保藏
一、菌种保藏概述
二、世界主要菌物菌种保藏机构
三、工业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方法
四、菌种退化的防止
第三节 工业微生物育种
一、诱变育种的筛选方法及策略
二、微生物诱变育种
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四、基因工程育种
第四节 生产用种子制备
一、基本概念
二、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及作为种子的准则
三、种子的制备过程
四、种子质量的控制
五、种子染菌的原因以及预防
思考题
第四章 工业生产用培养基
节 概述
一、培养基的组成
二、培养基质量的影响因素
三、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手段
第二节 培养基的成分
一、碳源物质
二、氮源物质
三、生长因子
四、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五、前体
六、促进剂和抑制剂
七、水分
第三节 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一、培养基的种类
二、培养基的设计
三、淀水解糖的制备
思考题
第五章 发酵工程中的操作
节 常见方法
一、化学
二、射线
三、干热
四、湿热
五、过滤
第二节 培养基与发酵设备的
一、湿热的基本原理
二、培养基的
三、发酵设备的
第三节 空气的
一、发酵使用的净化空气标准
二、空气净化的方法
三、过滤的介质材料
四、空气净化的一般工艺流程
五、几种较典型空气净化流程介绍
六、无菌空气的检查
思考题
第六章 发酵设备简介
节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结构
一、罐体
二、搅拌器和挡板
三、空气分布器
四、消泡装置
第二节 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基本参数
第三节 其他各种微生物发酵设备
一、塔型发酵罐
二、气升式发酵罐
三、自吸式发酵罐
四、通风固相发酵设备
五、厌氧发酵设备
思考题
第七章 发酵过程优化和工艺控制
节 概述
第二节 发酵参数的测定和生物传感器
一、发酵参数的测定
二、对用于发酵过程检测的传感器要求
三、生物传感器的类型和结构原理
第三节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二、影响发酵温度变化的因素
三、温度的控制
第四节 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pH值对发酵的影响
二、发酵过程pH值的变化
三、发酵pH值的确定和控制
第五节 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
二、发酵过程中溶解氧的变化
三、溶解氧浓度的控制
第六节 CO2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CO2对发酵的影响
二、CO2浓度的控制
三、发酵罐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压的测量
第七节 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泡沫的形成及其对发酵的影响
二、泡沫的消除
第八节 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菌体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二、菌体浓度的控制
三、菌体浓度的检测
第九节 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一、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
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
三、氮源的种类和浓度的影响和控制
四、磷酸盐浓度的影响和控制
五、补料控制
六、发酵罐基质(葡萄糖等)浓度的在线测量
第十节 其他化学因子在线分析技术
一、HPLC在线测量物质浓度
二、引流分析与控制
第十一节 发酵终点的判断
一、经济因素
二、产品质量因素
三、特殊因素
思考题
第八章 通气和搅拌
节 概述
第二节 发酵工程对氧的要求
一、微生物需氧量与呼吸代谢的关系
二、微生物的临界溶解氧浓度
三、比生长速率、比耗氧速率与氧浓度的关系
第三节 氧的供给
一、氧的溶解特性与影响微生物需氧因素
二、传氧速率方程
第四节 KLα的测定
一、亚硫酸盐氧化法
二、极谱法
三、溶氧电极法
第五节 发酵罐及各种因子对KLα的影响
一、搅拌
二、空气流速
三、空气分布管形式和发酵罐结构
四、氧分压
五、罐内醪液高度
六、罐容
七、发酵醪液性质
八、温度
九、有机物质和表面活性剂
十、离子强度
十一、氧载体
思考题
第九章 发酵产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
节 概述
一、提取与精制过程的一般工艺流程
二、发酵产物提取精制工艺设计原则
第二节 发酵液的初步分离
一、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
二、去除发酵液中的杂蛋白
三、去除发酵液中的高价无机离子
第三节 沉淀技术
一、盐析法
二、有机溶剂沉淀法
三、等电点沉淀法
四、选择性变性沉淀
五、生成盐类复合物的沉淀
六、亲和沉淀
第四节 过滤与膜分离技术
一、一般过滤设备的选择
二、膜分离技术
第五节 离心分离技术
一、离心分离因数和沉降速度
二、离心机的选择
第六节 菌体的破碎
一、珠磨法
二、高速匀浆法
三、超声破碎法
四、酶溶法
五、化学渗透法
六、微波加热法
七、其他方法
第七节 吸附分离技术
一、吸附的类型
二、常用吸附剂
第八节 萃取分离技术
一、溶剂萃取
二、双水相萃取
三、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九节 结晶分离技术
一、结晶的基本过程
二、影响结晶过程的因素
第十节 干燥
思考题
第十章 发酵产品生产简介
节 氨基酸发酵
一、概述
二、谷氨酸发酵
三、赖氨酸发酵
第二节 有机酸发酵
一、概述
二、柠檬酸发酵
三、乳酸发酵
第三节 核苷类物质发酵
一、鸟苷和肌苷发酵的机理
二、鸟苷发酵
三、肌苷发酵
第四节 抗生素发酵
一、抗生素的分类
二、青霉素的结构和性质
三、青霉素发酵
第五节 酒精发酵
一、酒精发酵机理
二、发酵法生产酒精及其工艺流程
第六节 其他产品发酵
一、酶制剂
二、甾体激素的微生物转化发酵
三、微生物多糖发酵
四、甘油发酵
五、丙丁醇发酵
六、维生素发酵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原理》共十章,系统论述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工艺学知识,括微生物发酵代谢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工业微生物育种与种子制备、工业生产用培养基、发酵工程中的操作、发酵设备简介、发酵过程优化和工艺控制、通气和搅拌、发酵产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发酵产品生产简介等。内容紧紧围绕微生物发酵工艺主线,各章既相互联系又有的独立性,简洁、实用,克服了以往一些教材大而全、不便于学生自学的弊端。通过《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原理》的学习,可系统掌握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从事发酵行业和进行发酵新工艺的开发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发酵工艺学原理》可作为理工科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生物制、生物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从事生物产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文摘
所属类别 定价 55元 作者:储炬、李友荣 编著 丛书名: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 书号:978-7-122-27630-8 开本:16K 787×1092 1/16 装帧:平 版次:3版1次 页数:399页 本书以工业发酵过程的调控为主线,将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化学工程知识运用于阐述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规律,并结合生化反应过程原理,解释影响发酵过程的各种因素(如怎样进行数据分析、过程正常与否的判断、怎样实现优化控制等);介绍了各类典型代谢产物的生产与调节和各种用于判断发酵进程的参数,分析各参数与产物合成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了计算机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定量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以及代谢调控的新进展。 书中对微生物生长、基础代谢、代谢调节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机制与过程规律都做了深入的阐述。对发酵过程控制与优化、参数检测与计算机在线监控,也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在内容方面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协调统一,兼顾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尽可能反映研究和工业生产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本书综合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大多数学者与专家在代谢调控与发酵过程全局优化的观点与经验,教材内容较为新颖,较好折射出了现代工业发酵调控学的最新水平。 本书适合作为发酵调控学、生物工艺学、工业微生物、工业生化、发酵工程、微生物制药与抗生素工艺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医药、轻工、农林和师范专业以及从事生物技术、生化工程、工业发酵方面的研究与生产人员的进修和参考资料。 1微生物生长与调节1 1.1微生物的生长1 1.1.1生长的形式1 1.1.1.1细菌的生长1 1.1.1.2酵母的生长2 1.1.1.3菌丝的生长3 1.1.1.4细胞群体的生长4 1.1.1.5细菌群体的生长周期5 1.1.2生长的测量6 1.1.2.1细胞数目的测量7 1.1.2.2细胞量的测量8 1.1.2.3生物量的在线测量10 1.1.3环境对生长的影响13 1.1.3.1物理环境13 1.1.3.2化学环境17 1.1.4生长的变量和约束20 1.1.4.1细胞的大分子成分20 1.1.4.2限制步骤21 1.1.4.3生长对能量的需求21 1.1.4.4微生物热的释放22 1.2细胞周期22 1.2.1染色体复制与细胞分裂的调节23 1.2.2染色体复制的启动24 1.2.3细胞周期的研究方法24 1.2.3.1镜检法24 1.2.3.2同步培养法24 1.2.3.3同位素示踪法24 1.2.4生长速率与细胞大小的关系26 1.2.5生长速率对细胞内DNA含量的影响27 1.2.6生长速率对细胞组分的影响28 1.3生长效率28 1.3.1得率系数28 1.3.1.1分子得率系数28 1.3.1.2碳转化效率29 1.3.1.3电子平均数为基准的得率29 1.3.1.4基于热的产生的得率29 1.3.1.5以氧耗为基准的得率30 1.3.1.6基于ATP消耗的得率30 1.3.2测定生长效率时应注意的实际问题31 1.3.2.1分批与恒化培养31 1.3.2.2培养基组成31 1.3.2.3流出液的控制31 1.3.2.4取样与代谢物的分析31 1.3.3用于生物量形成的能量需求31 1.3.4呼吸效率32 1.3.5维持能与环境因素的关系33 1.3.5.1渗透压33 1.3.5.2水活度34 1.3.5.3氧和二氧化碳分压34 1.3.5.4温度36 1.3.5.5pH36 1.3.5.6副产物对生长得率的影响37 1.4生长调节37 1.4.1菌丝顶端生长37 1.4.1.1菌丝顶端生长机制38 1.4.1.2泡囊如何在菌丝顶端聚集39 1.4.1.3菌丝生长过程39 1.4.2菌丝分枝规律40 1.4.2.1分枝的形成40 1.4.2.2菌丝生长单位40 1.4.2.3菌丝结团的动力学41 1.4.2.4菌球内部扩散限制的后果42 1.4.2.5游离菌丝与菌球的破碎43 1.4.3微生物生长分化的调节43 1.4.3.1极化生长的调节44 1.4.3.2菌丝分枝启动的调节44 1.4.3.3菌丝空间分布的调节45 1.4.3.4链霉菌生长的调节45 1.5运输过程46 1.5.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48 1.5.2运输器的分类系统49 1.5.3运输机制49 1.5.3.1通道与孔51 1.5.3.2电化势能驱动的运输器(次级运输过程)52 1.5.3.3初级主动运输器54 1.5.3.4基团转运蛋白54 1.5.3.5跨膜电子流系统57 1.5.3.6大分子的运输57 1.5.4运输过程动力学57 思考题59 参考文献60 2微生物的基础代谢62 2.1能量代谢原理62 2.1.1能量代谢的热力学63 2.1.1.1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焓63 2.1.1.2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和熵64 2.1.2能量的产生与偶合65 2.1.2.1能量的产生65 2.1.2.2高能化合物66 2.1.2.3能量的偶合67 2.1.3氧还电位和移动电子载体68 2.1.3.1氧还电位68 2.1.3.2移动电子载体68 2.2微生物的分解代谢69 2.2.1葡萄糖分解代谢69 2.2.1.1酵解 (EMP) 途径70 2.2.1.2己糖单磷酸支路(HMS)70 2.2.1.3恩特纳多多罗夫(ED)途径71 2.2.1.4磷酸解酮酶(PK)途径71 2.2.1.5各种葡萄糖分解途径的相互关系71 2.2.1.6三羧酸(TCA)循环71 2.2.1.7乙醛酸循环72 2.2.2多糖和单糖的利用72 2.2.3厌氧代谢过程73 2.2.3.1乙醇发酵73 2.2.3.2丙酮、丁醇、乙酸、丁酸发酵74 2.2.3.3乳酸、丁二醇、甲烷发酵78 2.2.4脂肪酸、脂烃和芳香烃的氧化81 2.2.5氮的循环和氨基酸的降解82 2.2.5.1氮的循环82 2.2.5.2氨基酸的降解83 2.2.6硫的代谢83 2.2.7核苷酸的降解和有机磷的代谢84 2.2.8聚合物的氧化85 2.2.8.1淀粉86 2.2.8.2纤维素86 2.3微生物的组成代谢87 2.3.1C1的同化88 2.3.2分子氮的同化89 2.3.3硝酸盐的同化89 2.3.4氨的同化90 2.3.5硫酸盐的同化90 2.3.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91 2.3.6.1谷氨酸族的生物合成91 2.3.6.2天冬氨酸族的生物合成93 2.3.6.3芳香氨基酸族的生物合成94 2.3.6.4丝氨酸族的生物合成96 2.3.6.5丙氨酸族的生物合成97 2.3.6.6组氨酸的生物合成97 2.3.6.7经氨基酸途径的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97 2.3.7核苷酸的生物合成99 2.3.7.1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99 2.3.7.2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101 2.3.7.3细菌对外源嘌呤、嘧啶碱及其核苷的利用102 2.3.8脂质的生物合成102 2.3.8.1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02 2.3.8.2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05 2.3.8.3磷脂的生物合成108 2.3.9聚类异戊二烯化合物的合成108 2.3.10甾类化合物109 2.3.11糖磷酸酯与糖核苷酸112 2.3.12多糖的生物合成113 思考题114 参考文献115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247087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所属分类:
图书>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工学
图书>工业技术>化学工业>一般问题
快速直达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 录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
内容简介
发酵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医药、化工、食品和环保等领域应用发展的关键。发酵工艺与设备是发酵工程的核心内容,将工艺和设备结合起来讲授,有利于学生能把发酵工艺理论及设备操作原理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行学习。
本书以发酵生产共性工艺技术为主线,主要介绍的内容包括生产菌种的选育培养、灭菌与除菌工艺及设备、厌氧发酵工艺及设备、好氧发酵工艺及设备、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参数检测及控制以及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生物、食品、医药、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使用,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陶兴无,武汉轻工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工业发酵专业(本科)后留校任教,1988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发酵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1988年起在武汉市科委生物技术中心工作,2000年至今在武汉工业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任生物工程专业教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制药设备》、《生物工程与工艺学》、《发酵工艺学》、《发酵代谢调控》、《发酵产品工艺学》、《发酵(制药)工厂设计》和《生物工程概论》等课程。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发酵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一、古代人类的酿酒活动与传统酿造工艺
二、微生物、酶的发现和纯培养发酵技术的建立
三、现代发酵工程技术的形成
四、代谢控制发酵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发酵工程的内容及其特点
一、发酵工程的内容
二、发酵生产的类型
三、发酵工程的特点
第三节发酵工程的应用领域
一、医药工业
二、食品工业
三、化学工业
1.关于产品宣传,由于新广告法规定不得采用夸大宣传,故本商城已针对在售产品的广告宜传完成排查整改,若尚有不妥之处敬请提示。关于此类问题发生的纠纷不作为赔偿理由,可支持退货退款。关于产品标题,由于搜索引擎搜索功能的特性,为方便消费者的购。
2.关于产品标题,由于搜索引擎搜索功能的特性,为方便消费者的购物搜索,故所起标题关键词仅适用于搜索功能,不涉及广告宜传和功能描述。特此声明!